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在教育领域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的指示要求,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学校经研究决定开展2024年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推荐范围
申报课程须为学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本科课程,且在2023年春季至2025年秋季至少开设一轮。申报人自愿积极参与我校人工智能+教学课程建设工作,且为我校正式聘用的教师。每人限申报一门课程。
(二)推荐条件
1. 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各环节。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课程教学创新,通过大模型、大数据及虚拟技术等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教学设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及学习表现,设计个性化的课程大纲与教案、自适应的学习路径,提供更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引入智能助教、“数字人”、虚拟导师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智能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3)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基于知识图谱梳理教学内容,整合包括微视频、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文献资料等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4)虚拟教室和虚拟实验室搭建:允许世界各地的师生聚集在同一虚拟空间内完成授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配合多样化的课堂教学道具、专业化的场景模拟能力,加深课堂沉浸感和体验感。
(5)虚拟学习社区与在线协同学习:整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等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社区,提供共享资源、互动讨论、协作项目等,为学生、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创造更丰富、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及时的学情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课堂的智慧管理和智能决策。
(三)建设周期
本次确立的“人工智能+教学”课程试点建设项目立项日期自2024年7月1日开始计算,建设周期原则上为1年。
二、材料的提交
(一)格式要求
《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建设申报书》(附件1)一式4份,申请书要求统一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建设申报推荐汇总表》(附件2)1份。
(二)时间要求
请各单位仔细研读申报条件和申报书填报要求,在7月10日前将符合条件的课程材料报送至教务处信息科。以上申报材料的电子版请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发送至联系人邮箱dingzhao@btbu.edu.cn,纸质材料交至良乡校区综合南楼A110室。
三、评选流程
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遴选,经公示后予以立项并提供经费支持,重点项目10000元,一般项目5000元。立项课程原则上应在2024年完成建设。课程的建设成果将优先推荐申报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作为我校的“人工智能+”的优秀应用案例在全校推广。
联系人:王老师 丁老师
电话:81353396
邮箱:dingzhao@btbu.edu.cn